一般而言,放出的锚链长度应该是水深的3-5倍。锚链过长,则增大的船舶的回旋范围,易于与其它抛锚船只碰撞。锚链过短,则易于向上牵动锚身,使锚松动,失去抓地效果。在锚抓抓地后,相当于打了一个地桩,而锚链在放下后,大抓力锚,基本上只有与底质水平的拉力,在这个角度上,船用锚,锚的抓力是大的。除非风浪较大,波尔锚,一般船锚都可以抓牢。
在起锚时,船舶向前动车,同时慢慢收回锚链,在离锚较近处,拉直锚链,此时锚杆的A点在锚链的拉力下将抬起,锚将以锚冠B为轴,利用杠杆的原理将锚爪D从底质中起出,然后船舶继续收回锚链,直至将锚拉出水面。
锚一般指船锚,锚,是锚泊设备的主要部件。铁制的停船器具,用铁链连在船上,抛在水底或岸上,可以使船停稳。[1] 古代的锚是一块大石头,或是装满石头的篓筐,称为”碇“。碇石用绳系住沉入水底,依其重量使船停泊。后来有木爪石锚,即在石块两旁系上木爪,靠重量和抓力使船停泊。中国南朝已有关于金属锚的记载。中国古代帆船使用四爪铁锚,这种锚性能优良,至今在舢板和小船上仍有使用。